
《国王的演讲》观后感
当看完一部作品后,你有什么总结呢?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。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,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国王的演讲》观后感,欢迎大家分享。
《国王的演讲》观后感1《国王的演讲》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,而历史原型则为乔治六世。
他自小活在父兄的阴影下,怯懦口吃,因而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流畅的演讲,但作为一国象征的国王,需要发表演讲来凝聚人心。在语言治疗师罗格的帮助下,在王妃和两个女儿的鼓励下,他慢慢克服了心理的障碍,发表了二战时著名的圣诞演讲。
所以,没有什么先天的缺陷不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。前提是不妄自菲薄,不自暴自弃,才能战胜恐惧,实现超越。
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一幕:演讲前夕,国王紧张得几乎崩溃,但在罗格的鼓励下,他最终还是站在了直播厅里。演讲伊始,他依然有些口吃,之后才渐入佳境,演讲振奋人心。
也许,他的成功在世人看来,只是完成了一场不那么令人尴尬的演讲,可此间的种种心酸与煎熬,国王与治疗师共同付出的不懈努力,只有在观看影片后才得窥一二。
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,哪怕出生于高贵皇室的国王,一生也在于自卑与恐惧抗争,更不用说普通人,会碰到更多的艰难坎坷。特别是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,高压的环境,更易使人产生心理落差,激发出心中的自卑和恐惧。
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、挣扎于他人的嘲笑和内心的煎熬,退缩与逃避也是人之常 ……此处隐藏6534个字……
刚看完《国王的演讲》,就立刻想写下自己的感受。当看到字幕上打出“每次战争演讲,莱迪都陪伴在伯蒂身旁。莱迪和伯蒂在余生中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”时,我眼眶湿热。
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小时受到奶妈的欺虐,养成了讲话结巴,严重时甚至说不出话来的毛病。这位后来的国王在做公爵时,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酿酒师的儿子做自己的口语矫正老师。这位罗格先生,也就是莱迪(亲昵称呼)既没有资历,职位证书,也没有医生执照,却做起了国王的良师益友。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帮助伯蒂找到结巴病的根源,纠正他的发音,鼓励他重拾信心战胜自我失败的恐惧,最终成为一名让臣民拥戴信服的代表英国反抗精神的国王。
这部影片既是部励志片,也是部反映人之间友情的温情片。尊重、信任、迷茫、怀疑、愤怒、谦虚、友爱等等情感充斥其间,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,在追求世界和平共处的共同目标下,友情可以跨越身份的界限,跨越年龄的间距,迸发出向上的力量,激励人的成长。因此,个人觉得《国王的演讲》堪称是部经典的好片。
伯蒂在说话时,有时因为发音的问题,会停顿很长时间,听听朱迪是怎么鼓励他的:“有时停顿会让语气显得严肃、庄重。”即使再怎么失败,朱迪一直坚持不懈地帮助伯蒂说出话来。他消除一切不利于伯蒂说话的因素,如布置讲话的会场,使之显得像家里一样温馨从容,打开窗户,让新鲜的空气流动在室内,关闭话筒闪烁的红灯,以免引起伯蒂的恐慌等等。对于朱迪,正如伯蒂所说的“他像是我的家人,像个兄长似的照顾我”。这正是他们之间友情的写照。尽管之前伯蒂对朱迪有些小瞧和不信任,甚至拒绝了他的治疗。而时间总会让人性显现,友情弥坚。
岁月流金,黄沙散落一地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捡拾起一颗颗珍珠串联,便有了今天各种珍贵难忘的情感。